上班打卡還是不打卡,歸根到底,還是在討論管理和經營孰輕孰重的問題。當一個企業在快速發展的時候,所有員工每天疲于奔命的是快速滿足市場需求、快速擴張市場。這時,經營一定是大于管理的。因為管理是有成本的,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如果管理成本過重,必然會降低利潤,拖垮公司。雖然考勤、打卡是其中的一環,但只是眾多事項中的一項,并且不是最核心的。試想,一個市場經理需要馬上約一個客戶談業務,可能無法回公司打卡,這時是業務重要還是打卡重要? 
而當一個企業進入到穩定期后,甚至所謂的下坡路時,企業客戶沒有那么多或者相對比較穩定,為了擴大利潤,企業要及時投入人力成本、時間成本,規范內部管理。而考勤打卡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就被放上了臺面。
盡管如此,以打卡為代表的考勤也不應放在管理的核心位置,畢竟制度需要有硬度,更需要有溫度。如果管理過于嚴苛,必然會引起老員工的反感,認為企業過河拆橋,杯酒釋兵權。長此以往,便會給競爭對手可乘之機。
一個有職業道德的員工絕不會因為公司要求打卡或不打卡,而懈怠了工作,相反沒有太多條條框框束縛的寬松工作環境,會給員工自由發揮的空間。任何管理制度都應“以終為始”,HR在管理和考核員工之前一定要想明白公司最想要的是什么樣的員工。比如:對一個設計策劃人員,我們要的是創意;對一個銷售人員,我們要的是產品銷售的業績,而不是上下班是否忘記打卡。
在電器公司任人力資源總監的張思明就向老板提出了一個合理的建議。公司規定員工早八晚六打卡,盡管員工都認同這是作為一個員工應該遵守的制度,但是每次因為遲到或者早退而扣工資時,都會心生不快。為了讓員工避開早晚高峰,張思明提議,員工可以在每天早上8:15前打卡,晚上5:45打卡,早晚各錯開15分鐘。權衡利弊后,老板批準了這項提議。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員工上下班高峰擁堵的問題,但是也能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確實是在管理方面用了心,即便有的員工還會因為沒打卡而扣工資,也不會像從前那樣氣憤難平,畢竟公司已經為此做了讓步,如果再違反制度,自己也會覺得過意不去。
“打不打卡”,逗號放哪邊,考驗的是管理者能否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水平。
打,不打卡:以經營為導向,快速占領市場;
打不,打卡:以管理為導向,以管理帶動經營;
打不打卡,不打:以企業文化為導向,上下同欲,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打卡機,無謂幾點上班下班,無謂在寫字樓還是soho辦公,都能變效率為“笑率”。
在新時代新員工浪奔浪涌的大潮中,一邊是舟車勞頓、坐班制度、克扣工資的怨聲載道,一邊是錯峰上班、彈性辦公、帶薪休假的人文關懷。有了人性尊重這個基本價值點,你非矛,我非盾。發乎于心,終乎于情,誰說雇主與雇員不能有詩和遠方呢? 
 
免責聲明:荊楚招聘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荊楚招聘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以上內容僅供網友學習與交流,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